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首页 > 学院要闻

燕京理工学院2024年国际海棠文化艺术节|传媒学院带您走进沉浸式戏中戏

      

活动图片

       “海棠花下的约定”燕京理工学院2024年国际海棠文化艺术节于2024年4月13日开幕,传媒学院将以清朝古装剧作为原素材。拍摄内容主要通过剧组现场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体验剧组的全部工作流程。用“戏中戏”演员视角介绍剧组内各个方面的组成,让大家体验拍戏的流程。

     本次活动是由学生网格化管理中心社团管理部主办,表演工作室协助承办。张炜院长、王伟冉书记、孙传林院长作为艺术指导,薛栋副书记、马璨老师、刘笑雨老师、张艺家老师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胡淇老师为造型指导老师,带领同学们经排练后以户外路演,并以拍摄的形式展现,在国际海棠文化艺术节当天由学校提供的平台播出。
     十四位传媒专业学生将通过古装剧的形式,展示当今的影视行业的繁荣发展。他们将演绎出清朝的经典影视作品,再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同学们将欣赏到一场精彩的戏中戏表演,深入了解中国影视行业的演变和发展,激发观众的热情。
     同学们通过剧情的模式介绍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的各个专业及实验室,带领大家认识国际化的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专业介绍
欢迎2024级考生报考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
传媒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表演专业
     表演专业结合现代影视专业发展前沿,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凝练专业特色,已经成为了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品牌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主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学与艺术修养,掌握现代表演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运用表演艺术的内外部技巧独立创造舞台银幕形象的应用型人才。传媒学院有多所海外合作高校,辅以本硕直通培养项目,为学生海外深造实现无缝对接。

摄影专业
     摄影专业分为影视摄影和新媒体摄影两个方向,紧密结合影视制作发展动向、着重夯实摄影技术基础、培养创作实践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具备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已经成为了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品牌专业之一。该专业拥有一支具备学术、行业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备完善的摄影器材(包括ARRI等专业电影设备);立足于京津冀的核心区域、在学校学科多样化的背景下,建立了与行业顶级资源间的直接交流互动。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文学与艺术修养,掌握影视摄影技术控制、艺术创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担任电影摄影师、新媒体摄影师、特殊行业摄影师、图片摄影师等应用型人才。

播音与主持专业
     本专业是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也是品牌特色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展融媒体多样化主播特色,顺新时代多元化传播方向”为导向,突出以“采、编、播、剪、运”五大技能为主的应用型口语传播人才。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0余人,95%专兼职教师均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或国内双一流高校硕士;50%具有电台、电视台等一线从业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本专业从建设初始,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育人,致力培养德智双馨、专业过硬的产业全能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燕京理工学院传媒学院品牌专业之一,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该专业依托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最大程度整合国际主流的影视教育和产业资源;课程设计以“编导创意与制作”为起点,在此基础上融入传媒产业技术类课程,并与北京众多传媒企业联合搭建具备前沿性质的课程集群;建立辐射北京东部多个创新型传媒企业的实训基地,助力传媒尤其是新媒体的力量为其它新兴产业服务。

影视技术专业
     本专业着眼于影视行业发展前沿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培养具备影视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电影艺术素养、新媒体素养,可以进行影视全流程质量控制,能在影视、互动媒体、媒体网络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和应用,系统掌握数字电影技术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复合型电影科技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本专业的设置是为现代传媒产业服务,为新媒体行业发展与进步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新媒体岗位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内容的策划、编辑与传播、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虚拟产品营销等方面,特别强调应用型人才。

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与艺术修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戏剧影视导演相关技巧与技能,通晓故事建构、影像造型、声音处理、表演控制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具备丰富想象力、创造力、执行力、能独立从事戏剧影视导演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市场为导向贯彻产教融合战略。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戏剧影视传媒基础理论素养,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从业素